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首要在立德。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健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全面推动教师思想政治、师德师风、育人本领的整体性跃升。
一是加强政治引领,构建“立德树人”责任闭环。坚持党管人才,增强教师思政工作政治保障。建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基层党组织具体落实的“校党委—二级党组织—教师党支部”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打造上下贯通的责任链条,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将思政教育直达教职工个体,引导教师自律自强。注重部门协同,提升教师思政工作整体效力。教师工作部统筹开展教师思政教育、师德考核评价、奖励激励、师德失范处理等工作,同时加强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宣传部、人事部、教学部、科研部等的协同,营造良好的教师发展生态。巩固长效成果,推进教师思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修订师德师风工作制度,强化教师思政教育、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培训发展、教师荣誉表彰的“四位一体”工作模式,打造教师思政工作新范式,推动教师素质整体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加强思想引领,推动教师思政工作提质增效。以思想铸魂为根本,实施“强基工程”,厚植精益求精情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落实教职工集中学习规则,持续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持续开展中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确保队伍建设的政治方向。以价值导向为举措,实施“领航工程”,弘扬爱岗敬业精神。建立北京财贸版教师荣誉体系,近三年共有35人获评学校教学名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财贸好老师)。以党建引领为方向,实施“聚力工程”,培育诚实守信品质。在教学督导、人才引进、岗位聘任、职称评审等环节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引导教师坚守诚信。
三是加强文化引领,融合职业特质深化育人内涵。打造“财经+思政”育人品牌。“财贸红”融入“中国红”。以受赠编号为2023—0169的天安门广场国旗为契机,开展擎旗奋进系列活动。深挖红色财经文化。举办中国红色财经人物展,引导教师领悟红色财经革命历史文化。拓展校园文化阵地。开设京商文化、传统文化等主题讲座,增强文化自信。打造红色文化实践基地。与陶然亭公园、“8+”名人故居纪念馆联盟共建,让红色文化滋养教师成长。校企协同共育工匠精神。走出去:以教师企业实践为依托,创新北京财贸教师思政工作方式。教师进入联想等头部企业,紧随学生课程综合实践、紧跟研究项目深入企业实践调研,感受企业文化精神,融入学生教学。请进来:与企业建立中联大师工作室等10个大师工作室,通过实践项目向教师们传递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的工匠精神。构建尊师重教“育人传承生态”。发扬“传帮带”传统,通过教师入职、荣休等活动,以教育家精神浸润青年教师。举行“青蓝相济,薪火相传”“青蓝结对”拜师仪式,发挥老教师和高职称教师作用,通过“手把手”传授、“心贴心”交流,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教育家精神转化为立德树人硬核指标。教师发展方面,教师在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方面呈现新风貌。学校党委副书记、院长杨宜荣获“第八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奖”。近年来,学校获评北京高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学校教师先后获得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和优秀辅导员、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北京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北京市教育系统“育人榜样(先锋)”等荣誉称号;在北京高校第二届管理岗位青年教职工职业能力竞赛中获二等奖,在第六届北京市大中小幼教师讲述“我们的育人故事”中获一等奖、二等奖。课程建设方面,2个案例参加全国职业院校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7个专业完成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3门课程获评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课程获北京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标杆选树一等奖;获评北京高职唯一课程思政“最美课堂”。
育人动能转化取得标志性成果。以“全优”成绩通过双高校特高校验收;获评全国人才培养卓越高等职业学校、世界职教联盟金奖,取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3金成绩;入选全国首批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入选国家行(教)指委委员10人;入选财务会计类国家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通过验收。入选全国高职治理现代化典型院校、首批北京高校依法治校示范校。
创新机制建设教师思政工作品牌。教师工作部部长与每名新入职教职工进行师德一对一谈话,调研思想动态,根据岗位特点提示师德风险。通过个性化沟通,助力新教师快速实现从“职业选择”到“事业信仰”的转变。持续开展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强化党建引领下的职业教育人才储备。教师青马班学员运用青“财”学习会、青“财”实践汇、青“财”思享荟培养平台沉浸式学理论,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两期共40名学员在各自岗位上走前头、树品牌、见实效,成长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先锋力量。
作者: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党委(执笔人:李虹 林玲玲 武少侠 孙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