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财贸

【京华时报】法律老师教导学生用法守法

时间:2015-11-04 作者:任珊 责编:梁超

滑锡林是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一名法律教师,在教学岗位坚守了三十多年。因为精通法律事务,也因为严谨谦逊的为人风格,滑锡林成为学院的大众法律顾问,帮助师生解决矛盾、纠纷和法律难题。他将法律思维和守法意识视作育人的更高目标,“别把他人的钱放进自己的口袋”,他总是用最浅显的话语告诉学生守法的基准,让学生受益终身。

自创课堂三三制教法

1980年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的滑锡林被分配到财贸干校(财贸职业学院前身),一开始在系主任办公室工作,后来自学法律,1985年开始执教当老师。1988年,因为对法律的崇敬,“非法”专业的滑锡林刻苦学习法律,考取了律师资格证,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拥有律师资格的法律人,从此在法律实务中开始了别样的法律人生。

滑锡林介绍,财贸职业学院2001年开始招收高职学生,高职学生和成人学生

各占一半。2003年以后,他主要教高职学生。他发现,其实高职学生和成人学生完全不一样。成人学生主要是周末、晚上上课,有自己工作,来了之后目的明确、认真听讲,特别希望理论结合实际,学有所用。而高职学生没有具体目标,讲课过程中让他们明白,想好将要做什么,工作中注意什么,现在要学会什么。

“成人学生出勤可能不高,但是来课堂了,一定会认真听讲。高职生的出勤确实高,但是来了课堂,听课状态大约分为三类,三分之一认真听,三分之一的是感兴趣听不感兴趣不听,还有三分之一不认真听。”滑锡林认为,课堂管理就要因人而异。

他实施了“三三制教法”,即对很认真的学生加大鼓励,对感兴趣就听不感兴趣就不听的学生,就要增加或者调整内容,加大兴趣点,使他们在课堂集中注意力,这样做就能把不认真听的三分之一学生吸引过来,让他们尽可能地听进去更多内容。

“别往自己兜里装别人的钱”

滑锡林在工商管理系教法律,而财贸专业中的经济法课程,不是像法律专业类学生那样循序渐进地学,而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一门专业课。概念多,案例多,学生听听有趣,但一旦需要解决法律问题时感到困难重重。为此,滑锡林穿插了“模拟法庭、情景作业、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多种方式,尽可能让学生学着有意思。

他说,不管教学方法如何改,也不管内容如何改,最根本的就是给他们一种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每次总结

经济法课时,他总会说:不管你们上这门课听进了百分之百还是百分之五十,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三个观念。

一是法制观念、法律意识。遇到问题要多想法律,看看法律的规定,然后再行动,避免造成严重后果,要从“法律管人,我不违法就行”的思维转变为“法律是保护人的,要依靠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二是诚信观念。财贸专业出来的学生大部分会到商业企业和服务业工作,俗话说就是做生意行当。做生意讲的就是诚信,我国合同法、反不

正当竞争法、广告法等都规定了诚信原则。“大家毕业后不要以为社会上有人不诚信,自己就有理由不诚信,小赚靠智,大赚靠德,吃放心肉吃放心食品还得从我们自己做起。”

最后,他强调,别往自己兜里装别人的钱,这也是最重要的底线。商业竞争中有各种各样竞争手段,也不乏各式各样的诱惑,“大家记住一点,一辈子不要在自己兜里装别人的钱,一旦拿了别人的钱就会忐忑不安,拿的钱决不能弥补身心的恐惧。”

学院法律顾问严把合同关

2006年暑假开始,滑锡林担任学院法律顾问。他主要的工作包括审查学院与外面订立的经济合同、建筑全同、采购合同。2013年前每年要看150多份,随着学院事业的发展和工作程序的规范,2014年审查合同达到200余份,2015年上半年已达上百份。

大学教师是不坐班的,但是为了方便大家找他,他下课后不是马上回家,而是直接到办公室等候大家。有时找他审合同的人太多,滑锡林就吃些饼干算是午饭。回家后也不能休息,他得查收邮箱里的合同文档,有时一天收到7-8份合同,需要花费2个多小时的时间一一审阅,标出个人意见或者建议,及时回复给学院相关部门。

此外,他还要对学院的有关重大事项提供法律意见书(或者法律意见)或者代理诉讼,依法保证学校的合法权益。“搭上自己大把的时间和精力确实累”,他说,作为学院法律顾问,自己必须严格把关,护好大家共同的家。

因为教法律,又是资深律师,学院许多师生慕名找到他,甚至已经毕业了的学生会将公司运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向他求教。他就无偿地为学院师生在婚姻、房产、继承等民事问题上提供法律帮助。“作为老师,把法律教学辅导延伸到了学生毕业后,也是很有趣的事儿”,他微笑地说,这就是一种师生缘吧。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