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财贸

【人民网】魏启晋:顺应时代要求,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定力

时间:2019-04-03 责编:孙智勇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魏启晋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是对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的时代要求。我认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素养,必须牢牢把握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定力这一基本要求。

作为高校教师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岗位既具有一般高校教师的职业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殊岗位属性。高校思政课教师岗位的特殊属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治性。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讲政治是首要条件,这是关系到高校的办学方向,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重大原则问题。思政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落实讲政治的要求,在大学课程设置上的重要制度安排。思政课教师是高校落实讲政治这一核心理念和根本要求的专业队伍和骨干力量。所以,政治性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岗位的首要特性。二是知识传授与价值弘扬的统一性。高校思政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支撑,既是一个高度综合的理论知识体系,又旗帜鲜明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承担着培育科学的思维方式、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倡导正确的价值理念、指引理性的实践行为这四项基本职能。三是理论阐释与德行示范的统一性。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过程,既是一个建立在历史、现实和逻辑基础上的理论阐释和知识传递过程,又是一个建立在真学、真懂、真信、笃行基础上的德行示范和人格感染过程。言传与身教的高度一致性,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实现的基本要求。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是真正把教育教学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人。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定力,就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岗位职责的坚守,具体地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政治定力,即坚定的政治立场。在一定意义上,选择做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既是一个职业选择,更是一个政治选择。做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就要坚定不移旗帜鲜明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任和信心,这是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理论定力,即高度的理论自信。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能够准确把握、深刻理解并灵活运用,在面对社会现实问题和多样社会思潮的时候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做出阐释和回应,始终保持理论的自明、自信,这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定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如果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社会理想不清不楚、糊里糊涂,在思想上将信将疑、半信半疑甚至满腹狐疑,就很难培植和塑造起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有的职业定力。

第三,身份定力,即深厚的职业认同。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包含了对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认同、对高校思政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认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育人功能的认同,也包含着对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热爱,还包含着不受外部因素影响和左右的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岗位的执着坚守。需要说明的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会受到政策环境、社会评价、职业比较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只有能够不为外部因素所影响的内在认同,才能构成高校思政课教师不可动摇的强大职业定力。

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定力的塑造和提升,是一个外部环境影响与内在主体自觉良性互动的过程。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的外部发展环境来说,当前是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的“春天”和“好时代”,这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普遍感受。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定力,关键在教师自身的内在主体自觉。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来说,职业定力既是一种志向,也是一种毅力,是所有优秀思政课教师共同具有的主体特质。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师和传道者。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中,蕴含着“志于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执著定力。今天,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注重涵养职业定力,树立传道意识,自觉继承发扬“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弘道精神,担负起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

 

原文链接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