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财贸

【中青在线】汲取传统文化精髓 涵育高职学生素养

时间:2017-05-11 责编:孙智勇

财贸舞蹈团学生表演的《郑和下西洋》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国民族的精神追求,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蕴含着最宝贵的精神养分。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在10余年的高职教育办学实践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 抓住职业教育根本,立足学生行为特点,开发教育平台,创新教育内容,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新年晚会上,学生合唱院歌《财富中国》

一、立足高职学生实际,探索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如何打造出适合高职大学生、增强文化凝聚力、体现学院软实力的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紧紧抓住提升职业素养的高职育人根本,结合培养“有爱心、讲诚信、负责任”财贸人才培养目标,立足我院高职学生“时代认同感强、责任意识弱;参与意识强、辨别能力弱;实践能力强、理论学习弱;个性特征强、集体意识弱;主体意识强、自我认知弱”的思想行为特点,自2003年起,通过系(院)初探,臻选固化、总结提升三步走路径,将行为规范、人文素养、职业道德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明礼”传统文化教育模式。

二、以“明礼”为主线,开展“修身、励志、敬业”教育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礼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础,礼是为人处事的根本。《论语》:“不学礼,无以立。”荀子言:“国无礼则不宁。”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以知礼、守礼、行礼为基点,以“三平台”教育为途径,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为根本,开展明礼修身、明礼励志、明礼敬业的“明礼”传统文化教育。

学生参加成人礼

(一)注重三呼应,教育学生明礼修身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注重三个“呼应”,以让学生知礼、守礼、行礼为着眼点,大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懂礼仪、守秩序,克己修身、尊重他人,最终将礼仪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拜师、谢师礼相呼应,教育学生尊师重道。2011年起,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在开学典礼上设计了拜师礼环节。由院长宣布新生辅导员、班主任名单,新生向导师三鞠躬,标志师徒(师生)关系的确立;学院领导为新生代表佩戴校徽,表达学院对“爱徒”寄予厚望。2012年起,谢师礼成为学生毕业典礼的重要环节。毕业生向教师代表鞠躬,感谢恩师传道、授业、解惑。拜师、谢师礼相呼应,教育学生尊师重道,教育教师行为示范。

第一、第二课堂相呼应,教育学生诚信为本。被誉为“中国现代会计之父”的潘序伦先生是立信会计的创始人,他提出“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告诫师生在做人、做事上“要确立起信用”。2003年起,立信文化课、珠算课进入我校立信会计学院的第一课堂,随后,中国古代商业文化、财贸素养等课程也逐步列入全校的教学体系。与此同时,立信文化寻根、祭奠潘序伦先生铜像、会计技能大赛活动等第二课堂充分发挥了高职学生善于实践、乐于实践的优势,在活动过程中使诚信意识入脑入心。

素养教育、京商研究相呼应,提升学生人文素养。2003年起,学院明确了“财贸素养”的教育理念、目标、内容和考核标准。2006年,学院开启了京商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资源,建设了财贸素养教育基地。京商研究中的行业企业文化研究成果为素养教育提供丰富教育资源,师生在素养教育基地开展“研学”结合的教学科研实践,也有力推进京商研究和京商文化传承。素养教育和京商研究,二者相互呼应、相互作用,直接形成了 “爱心、诚信、责任、严谨、创新”为核心理念的财贸素养教育体系,有力促进了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

学生在“老字号进校园”活动中观摩传统技艺

(二)依托“三平台”,教育学生明礼励志

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和前提,是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及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怀。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托三个“平台”,教育学生爱人爱家爱国,不断培育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以汉代成人礼为平台,教育学生知敬畏、能担当。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现有五年制高职学生300余人,七年贯通项目学生800余人,他们绝大部分是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自2012年起学院为年满18周岁的学生举办汉式成人礼仪式。参礼学生着汉服,加冠加笄、诵读《大学》、宣读诰文、参拜孔子、跪拜师长等,感知社会秩序的严肃、感恩父母师长的教导、敬畏道德规范的约束、承担国家赋予的责任, 在“穿越”的礼制中继承、学习、发扬了传统文化。

以传统节日为平台,教育学生爱人、爱家、爱国。2008年以来,学院每年举办清明、中秋诗会,在朗诵古诗,了解传统的过程中,培育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喜爱。清明节时,以“思亲、爱亲、孝亲”为主题,组织祭奠先烈,感恩先辈的活动;重阳节则倡导敬老爱老行动。每逢新生入校,学院均开展“一封家书”活动,用最传统、朴素的方式让学生践行孝道,培育学生爱家、爱国的情怀。

以“民俗文化月”为平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010年以来,学院利用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创新开展“民俗文化月”活动。其中包括传统风筝制作、学唱京剧、教唱本地民歌、舞龙舞狮、书画艺术展、诗会、抖空竹等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了中国的灿烂文化,了解了中华的传统文明,培育了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学院举办第八届京商文化论坛

(三)突出“三融合”,教育学生明礼敬业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始终明确职业教育的目标,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注意突出三个“融合”,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引导学生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社会需求的职业价值观。

将商贸文化与校园景观相融合,培育学生职业意识。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校园景观极富文化气息。校本部校门由中国古钱币——“布币”和“刀币”图形组成,校园里有“京杭大运河”微缩景观,有“茶马古道”、“郑和下西洋”等浮雕组成的“商苑”,还有世界、中国及北京市地图图案的算盘型雕塑。学院将商贸文化经典元素、商贸典故等与校园景观相融合,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传统文化,培育职业意识,帮助学生形成立足本职岗位,敬业、乐业、服务社会的职业价值观。

将商贸文化与区域文化相融合,增强学生的职业兴趣。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己任。学院立足多校区办学实际,通过举办参观、调研、实践、讲演等各种传统文化活动,使学生深刻感受“涿州三国忠义文化”、“通州运河漕运文化”、东城“王府井商业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对职业历史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

将商贸文化与歌舞表演相融合,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将商贸文化与校园活动融合,师生自编自演的财贸系列歌舞中有“瑞蚨祥的尺子”、“全聚德的火”、“同仁堂的秤”,这些歌舞展现了传统商贸文化,传递了师生对于诚信、爱心、公平的深刻认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诚信经营、童叟无欺的商业文化内涵,有利于传统职业理念、职业道德的传承和发展。

三、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传统文化教育取得良好成效

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以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在教育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人文素养的提升上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届毕业生于佳运在央视“职来职往”节目中一句“做营销最重要的是诚信”为他赢得了恒安集团的职位,更体现了传统教育的成果。2008级王博、2014级张鑫同学依靠人文素养高、创新能力强分别摘得了第七届、第十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我院学生还连续6年获得北京市高职院校人文知识大赛一等奖。学生创作的微电影“消失的北运河”在“首都大学生绿色梦想季系列活动”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金奖。

与此同时,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了极大提升,涌现出大批能力强、素质高、工作严谨的优秀毕业生。2007届毕业生董振邦,已凭借出色的工作业绩成长为菜百公司电子商务分公司总经理。就业于百年老字号“张一元”的2008届毕业生王茜,由于职业素养突出,三年成长为分店店长,被誉为“老字号里的80后女掌柜”。学院连续5年保持在99%以上的就业率亦证明了社会对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认可。

 
中青在线 | http://edu.cyol.com/content/2017-05/11/content_16055723.htm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