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课堂教学,3月7日,基础教育学院(体育部)在教学楼428计算机教室,举办了主题为"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DeepSeek实践与应用"的全员培训。学院领导班子与教师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场景的创新应用。基础教育学院(体育部)副院长(副主任)张瑞亭主持,大学英语教研室杨明军主讲。
培训现场,杨明军通过理论讲解与实操演示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最新发展。在理论层面,重点阐释了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与AGI(通用人工智能)的核心概念,并介绍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突破性成果——全球首款通用型人工智能模型"manus"。通过对比分析,杨老师深入解读了DeepSeek在教育领域的独特优势:其多模态处理能力、教育场景适配性及本土化数据优势,使其成为教师提升教学效能的得力助手。
在实践应用环节,培训展示了DeepSeek在教学全流程的创新应用:教学准备智能化、课堂互动游戏化、教学分析数据化等。例如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自动生成结构清晰的PPT课件,一键创建思维导图、流程图等可视化教具,自动生成趋势分析图,直观呈现学习轨迹,通过创意视觉图进行教学效果可视化等。
基础教育学院(体育部)党总支副书记、院长(主任)平若媛指出,教育智能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必答题。每位教师都应主动拥抱技术变革,将AI工具转化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智慧伙伴”。平若媛表示,系统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未来的大趋势,鼓励教师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基础教育学院(体育部)未来将建立AI教育应用资源库,定期开展技术沙龙,为教师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与交流平台。
培训结束后,参训教师普遍反映,通过深度了解前沿技术、掌握实用工具,不仅消除了对AI技术的陌生感和恐惧感,更激发了教学创新的热情。他们坚信,当教师与AI形成“最佳拍档”,就能创造出1+1>2的教学新生态,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