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学校联合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开展“传承匠心·铸魂育人——习近平文化思想主题学习实践活动”。活动将思政课堂搬进非遗展馆,引导北京财贸学子在匠心传承中感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伟力,探索新时代职业教育与文化传承的融合路径。学校党委副书记贠天祥出席活动。
活动以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第四届中国好手艺展为“移动课堂”,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主题。贠天祥结合馆内景泰蓝、玉雕、漆雕等工艺展品,解读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传统“燕京八绝”的精湛技艺,新时代的手工艺人用丝瓜瓤、书籍纸张、废旧轮胎等材质呈现出新奇的艺术品,给“天人合一、敬物惜材”的东方智慧赋予时代新解。同一空间中传统与现代的奇妙交互,给人穿越时空的神奇感受。通过参观学习,学生对“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对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有了更深层的感悟。2024级会计(税务会计)专业的闪天雪同学感慨道:“这些精美的工艺品让我感到非常骄傲,精湛的工艺背后蕴含的工匠精神让我震撼,作为新时代青年要不断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贠天祥强调,“传承匠心·铸魂育人”活动是高职院校落实大思政课理念的生动实践,是学校“百人百讲”财贸素养金课——“行走京华大地 感悟思想伟力”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非遗机构深度合作,学校构建起“课堂-展馆-社会”联动育人机制,在非遗技艺中触摸文化根脉,于实践创新中践行育人使命,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学校落地生根。学校将持续挖掘北京文化资源,打造“一课一非遗”特色课程体系,培养兼具文化底蕴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从思政课堂的理论阐释到非遗工坊的实践锤炼,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让习近平文化思想在青年心中生根发芽。当匠心传承遇上青春创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正在京华大地上绽放新的光芒。
学生工作部(处)相关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立信会计学院、旅游与艺术学院师生共同参加这堂“场馆里的思政课”。